历史人文
  • 23'

    2022-10

    郑和下西洋瓷画

    瓷画高12.8米、宽8米,是当今国内最大的景德镇瓷画,画面反映了从1405年到1433年间郑和七次出使西洋的历史。

  • 23'

    2022-10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与阅江楼

    明朝开国皇帝 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平定西南、西北、辽东等地,最终统一全国。

  • 23'

    2022-10

    朱元璋与城墙

    朱元璋(1328-1398) , 幼名重八,又兴宗,后改名元璋,字国瑞,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他家境贫寒,少时曾因饥疫入皇觉寺为僧。他成人后,在郭子兴的红巾部下崭露头角,娶其养女马氏为妻,一举掌下太平(今安徽当涂)。当地儒生陶安“率父老出迎”, 献计“金陵,古帝王都,取而有之,抚形胜以临四方”。

  • 23'

    2022-10

    朱元璋定国号

    征战还在继续,但天下大势已定。赫赫不可一世的巨大元朝帝国,在朱元璋的沉重打击下已成强弩之末,难以继日;陈友琼、明玉珍、张世诚、小明王、方国珍这些鼎立争霸的群雄,在与朱元璋共同扫荡了这个腐败而行将就木的元朝后,也被朱元璋一一清除,中国历史上久享盛名的“大明王朝”就要诞生了。

  • 23'

    2022-10

    《阅江楼记》·朱元璋

    朱元璋称帝后,于公元1374年再次登临卢龙山,感慨万端,意欲在山上建一座高耸入云的楼阁,以登高望远,一目盈怀,察奸料敌,威震四方。于是他亲自撰写了《阅江楼记》,并将卢龙山赐改名为狮子山。

  • 23'

    2022-10

    朱元璋与明都“南京”

    明王朝是朱元璋以应天府为根据地、 号令江淮、 一步步建立起来的。 公元1356年,朱元璋率农民起义军攻下元朝重兵镇守的长江下游的滨江城市“集庆路”,改为“应天府”,取“上应天意”之意,为“兴王之根本”。

  • 23'

    2022-10

    两皇帝圣谕赐山名

    狮子山位于南京城西北角,紧挨奔腾不息的万里长江。山之西隔江与浦口相望,山之东是有2000多年历史的南京城,以南是蜿蜒数里的四望山,以北是象山、老虎山、幕府山。狮子山是南京长江天然屏障的中心地带。

  • 23'

    2022-10

    阅江楼,一座有故事的楼

    “一江奔海万千里,两记呼楼六百年。”说的是与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并称江南四大名楼的南京阅江楼。

  • 23'

    2022-10

    阅江楼的“五绝”,你知道几个?

    在南京城北的长江之滨,狮子山上,一座高达五十多米的仿古楼宇耸立在世人面前,隐约于金陵城的晨曦与暮色之中,这就是六百年前朱元璋想建最终未建的阅江楼。

  • 23'

    2022-10

    李时珍采药处

    李时珍(公元1518年—1593年)是我国古代伟大的药物学家,他的划时代巨著《本草纲目》,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而且在国际学术界占有重要地位。

  • 23'

    2022-10

    《阅江楼记》·宋濂

    明代文学家宋濂奉诏所作的一篇歌颂性散文。在文中,作者写京师(今南京)阅江楼的胜景,其意在于点缀盛世,为明朝歌功颂德。同时,作者还希望帝王能安抚内外、体恤民生,融入了忠君忧民的思想。全文有叙有议,骈散兼备,更显出作者非凡的功力。

  • 03'

    2022-11

    《又阅江楼记》·朱元璋

    朱元璋在《阅江楼记》中阐述了建楼的缘由、功能、式样等,阅江楼依据朱元璋的设想,已经动工建设,打下了地基。在《又阅江楼记》中阐述后来迫于当时的生产力低,经济力量弱,加上连年战争等种种原因终未建成。2001年9月阅江楼建成并对外开放,从此结束了六百年“有记无楼”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