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人文  >>通知公告
朱元璋的对联故事
浏览次数:7066 来源:阅江楼 字号:[ ]色调调节:
春联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首倡的,“春联”这个词,也是他说了以后才有的。明代陈云瞻《簪云楼杂话》中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幅帝微行时出现。”朱元璋不仅亲自微服出城,观赏笑乐,他还亲自题春联。他经过一户人家,见门上不曾贴春联,便去询问,知道这是一家阉猪的,还未请人代写。朱元璋就特地为那阉猪人写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联意贴切、幽默。经明太祖这一提倡,此后春联便沿习成为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双手劈开生死路
一刀割断是非根

朱元璋尝与军师刘伯温对弈,雅兴所致,自占一联:天作棋盘星作子,日月争光。刘即对曰:雷为战鼓电为旗,风云际会。此事出自野史,未可尽信。民间亦有与此类似一联: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敢下;地当琵琶路当弦,哪个能弹。

天作棋盘星作子,日月争光
雷为战鼓电为旗,风云际会

南京莫愁湖胜棋楼联也是著名的棋联。明太祖朱元璋和大臣徐达到莫愁湖下棋,以此湖为赌注,朱输棋后就把莫愁湖赐给了徐,并于明初在此建一楼,取名“胜棋楼”。楼前题联:“世事如棋,一着争来千秋业;柔情似水,几时流尽六朝春?”

世事如棋,一着争来千秋业
柔情似水,几时流尽六朝春

朱元璋一次驾幸马苑,让皇太孙朱允炆和第四子朱棣陪同,这时候有风吹来,马群扬尾嘶鸣,朱元璋出句道:“风吹马尾千条线。”然后着令其二人对句。 朱允炆的对句是:雨打羊毛一片毡。 朱棣的对句则是:日照龙鳞万点金。

风吹马尾千条线
雨打羊毛一片毡
日照龙鳞万点金

这两个境界大不相同的对句让朱元璋“视之默然”。他极为宠爱的皇太孙的对句给人的感觉不大对头,凄风苦雨,景象衰败,让人提不起精神;而这个野心勃勃的皇四子朱棣的对句却有帝王气象。作者宕开一笔写道:“后来发生的这一系列变故使人们吃惊地回忆起了几年前在马苑的那两个对句。人们觉得,对句虽然主要是语言技巧方面的问题,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应对者的性情;而性情,往往决定了人物的命运。”

朱元璋见秦淮繁华已具规模,便私自出游,一日夜游秦淮河,观月夜景色,面对明月清风,歌舞升平,一时兴起,便御制赐金陵秦淮河对联一副: 佳山佳水佳风佳月,千秋佳地;痴声痴色痴梦痴情,几辈痴人。

佳山佳水佳风佳月,千秋佳地;
痴声痴色痴梦痴情,几辈痴人。

朱元璋有“对联天子”的雅称,他的妻子马氏也颇能对。马皇后为了照顾皇上的身体,使他从倦意中解脱出来,便以朱元璋扇子上的画为题出了上联:扇描黑龙,呼风不能唤雨;朱元璋品味着皇后的上联,忽见皇后穿着一双绣有金凤的绿色缎面鞋,即对道:鞋绣金凤,着地那堪登天。

扇描黑龙,呼风不能唤雨
鞋绣金凤,着地那堪登天

安徽凤阳县的凤凰山下有个龙兴寺,原名於皇寺,亦名皇觉寺。朱元璋幼时家贫,曾在此寺当过和尚。他当了明朝的开国皇帝,便命人复修龙兴寺,并亲手为庙门题写了一副对联:大度能容容天下难容之士, 慈颜善笑笑世上可笑之人 !

大度能容容天下难容之士
慈颜善笑笑世上可笑之人

另有一说,杭州灵隐寺前有一座飞来峰,为防止飞来峰再度飞走,伤害百姓,于是在飞来峰上雕刻了许多罗汉。其中有大肚罗汉,敞衣露胸,盘膝端坐,手捻佛珠,满面笑容。因此,有人给他题写了一副对联: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慈颜善笑笑世上可笑之人。此联只是改了两个字,意思却比朱元璋龙兴寺一联更为贴切。古今常以这副对联喻大度海量,容事容人。

一次,元璋在微服私访中见一个年仅十岁的孩子守驿站,感到很惊奇,问他能做对子否?那孩子点头称 '能!'朱元璋随口说:十岁儿童当马驿, 那儿童对道:万年天子坐龙庭。朱元璋很高兴,命人赏他许多财物。

十岁儿童当马驿
万年天子坐龙庭

朱元璋的智囊人物刘伯温,名基,浙江青田人。君臣二人常微服结伴私访。一次,遇到一位士人,送他们一节又白又鲜嫩的藕,好像美人雪白的臂膀一样。朱元璋出了一句上联命刘伯温对下联,上联云: 一弯西子臂,刘伯温自比殷纣王时的丞相比干,始终忠于皇上,他见藕节折断后,内有七孔,于是想了一句下联: 七窍比干心 。

一弯西子臂,七窍比干心 

相传,朱元璋称帝前,有次到一戏班子练艺门前,见门贴一联:上联上:行;下联是:盛。 '行'也读'杭','盛'也读'成',上下联双间复快念,就是戏台上的锣鼓声。朱元璋看了,很是惊奇。思索再三,第二天给戏班写了一副对联送去,并要班主说说联中的意思。对联为:日月灯,云霞帐,风雷鼓板,天地间一场大戏 , 汤武净,文武生,桓文丑末,古今人俱是角色。

 日月灯,云霞帐,风雷鼓板,天地间一场大戏
 汤武净,文武生,桓文丑末,古今人俱是角色

按照我国的传统习俗,新春伊始,无论城市乡村,家家户户总要贴上新的春联,以示辞旧迎新。这是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象征吉祥、表达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民族习俗。是世界民俗文化中的一道奇观。

由于帝王的提倡,春节帖春联之风盛行。每逢春节来临,千家万户总要在自家门前张贴一幅用红纸书写的求吉利保平安的春联,不如此,似乎就没有那过年的气氛。

清朝宫廷内每年腊月二十六日挂春联,载体选用白绢,并镶以锦边(蓝边包于外,红条镶于内)裱于框架之中。联语大多由词臣撰拟,由翰林书写,待至正月十六后撤去;王公府第则用白宣纸镶红边或蓝边。满族人一直到乾隆时期,接受汉族习惯逐渐变多,满族平民的春联才渐渐变成红的,但也用所在旗的颜色镶边。而宫廷的对联一直是白色,目前在沈阳故宫里还保存着多幅清代春联,每年春节期间依然悬挂。 到了清代康、乾盛世,春联艺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不仅内容涉及面广,书写春联用纸更加讲究,而且名流云集,高手如林,出现了像纪晓岚、翁方纲、袁枚、郑板桥、谭嗣同等对联名家。正如袁枚《随园诗话》中所载那样:“沿途听爆竹,逐驿读春联。”清代出版了对联书200余种,包括联语、集锦、墨迹和个人作品。可以说,春联伴随着对联的发展,到清朝全面风行。


南京仪凤门城门挂春联

分享到: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